九百余年岁月流转,苏东坡的足迹跨越川粤山河,将四川眉山与广东惠州两座相隔数千里的城市紧密串联。
眉山是他生命的起点,三苏祠的笔墨书香滋养其少年意气,岷江两岸的风土人情镌刻其初心底色;惠州是他功业的心灵栖息地,西湖的烟雨朦胧安放其贬谪情怀,岭南的山海灵秀赋予其创作灵感。
从“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故里荣光,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客居深情,东坡文化如一条温润的纽带,贯穿两城古今,见证着文化的传承、美食的创新、生态的惠民与发展的共荣。
一座是东坡的故乡,一座是东坡的“功业之所”,跨越数千里,因共同的东坡文化记忆而再次相逢。如今,眉惠双城循着东坡足迹,续写着跨越山海的共生篇章,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关键词:缘起
岷峨孕俊彦,岭海寄初心
——东坡足迹织就双城羁绊
眉山古称眉州,岷江穿城而过,沃野千里、文风鼎盛,素有“诗书城”之美誉。
这座城市是苏轼(世称苏东坡)生命的摇篮,更是其文脉初心的孕育之地。宋仁宗景祐三年,苏东坡诞生于眉山城内纱縠行,自幼浸润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其父苏洵潜心治学、其母程氏悉心教诲,加之眉山“好学成风”的民风熏陶,让他自幼便展露过人天赋。
三苏祠博物馆作为苏家故居,更是东坡初心的精神地标。院内古柏苍劲、荷风送香,“一门三父子”的塑像庄严肃穆,陈列的笔墨手稿、古籍文献,无声诉说着苏氏父子的治学之道与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如今的三苏祠博物馆,不仅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更是东坡文化的核心传承地,每一处亭台楼阁、每一口古井石桥,都留存着东坡少年时的生活印记,承载着两城东坡文化的根脉之源。
除三苏祠外,眉山境内的蟆颐山、短松冈、中岩寺、苏母祠等遗址遗迹,串联起东坡早年的生活轨迹。中岩寺的“唤鱼池”,流传着苏东坡与王弗“唤鱼联姻”的浪漫传说;短松冈上,“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悼亡之情穿越千年仍令人动容;苏母祠内,程氏“勉夫教子”的家风故事,成为后世家庭教育的典范。这些遗址遗迹如同散落的珍珠,因东坡串联成线,让眉山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坡故里”,为双城文化联结埋下深厚伏笔。
宋绍圣元年,苏东坡被贬谪至惠州,彼时的他虽历经宦海沉浮,却并未消沉失意,反而沉醉于惠州的山水灵秀,将满腔情怀寄托于这片岭南大地,使惠州成为其功业与心灵的双重栖息地。在惠州的两年八个月里,苏东坡留下许多诗词、散文,从“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的田园之乐,到“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的闲适之情,再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深情告白,每一句都饱含对惠州的热爱,也让惠州因东坡之名传遍天下。
“惠州西湖是苏东坡在惠州的核心活动场所,也是其心灵安放的重要载体。”景区解说员张景莹解说道,苏东坡谪居惠州期间,助力疏浚西湖、修筑堤坝,后人将其修筑的堤坝命名为“苏堤”,与杭州苏堤遥相呼应。如今的惠州西湖,烟波浩渺、亭台错落,苏堤春晓、孤山苏迹等景点,留存着东坡当年的治水印记与生活痕迹,成为游客追寻东坡足迹的必到之地。
除西湖外,惠州的苏东坡祠、罗浮山、白鹤峰、泗洲塔等景点,均与苏东坡的寓惠事迹紧密相关。罗浮山下,他探寻葛洪遗迹,感悟养生之道;白鹤峰上,他筑屋居住、潜心创作;泗洲塔前,他登高望远、抒发情怀。苏东坡在惠州不仅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更积极投身民生事业,修筑双桥、推广农业技术、施药救人,深受惠州百姓爱戴。正是这份“以民为本”的赤子情怀与对惠州山水的深厚眷恋,让惠州成为东坡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与眉山共同构成东坡文化的“起点与栖息地”,织就了跨越千里的双城羁绊。


关键词:传承
文脉润民心,雅韵永流传
——共绘东坡文化传承画卷
在两座城市,东坡文化不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可感、可触、可体验的鲜活存在。
11月4日,2025眉山“东坡文化月”启动暨全市文艺精品展演举行。2025眉山“东坡文化月”期间,舞台艺术、书画艺术、学术交流等陆续推出,市县(区)主题活动、县(区)配套活动也同步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绽放三苏文化的璀璨光芒。
近年来,眉山不断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文兴业,通过遗址保护、活动举办、全民参与等多种方式,让东坡文化走进市民生活,浸润城市肌理。在遗址保护方面,眉山颁布施行国内唯一以三苏遗址遗迹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眉山市三苏遗址遗迹保护条例》,出台《眉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编制全省首个市域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眉山市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在全国率先编制《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眉山城市单元方案》。同时,强化保护三苏遗址遗迹,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统筹推进三苏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实施三苏祠古建筑维修、馆藏文物保护等17个重点项目,面向全球开展三苏祠博物馆群落建筑方案征集。
在文化活动方面,眉山自2022年以来,在常态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将11月设立为“东坡文化月”,以“群众的节日、文化的盛宴”为理念,先后举办“诵东坡·爱眉山”诗词大会、“东坡大舞台”文化(戏曲)惠民行等一批三苏文化主题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东坡文化、喜爱东坡文化。此外,眉山还将东坡文化融入城市规划,先后命名了三苏大道、东坡大道、文忠街等110余条与三苏有关的街道,修建苏轼、苏洵、苏辙公园等主题文化公园……让市民在日常出行中便能感受东坡文化的魅力。
全民参与是眉山东坡文化传承的重要特色。眉山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活水,深入挖掘整合文艺资源,创作推出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力作:诗乐舞《大国芬芳》两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的川剧《梦回东坡》赴中央党校等地演出52场,入选四川省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并入围第十八届文华奖终评,是眉山剧目首次入围文华奖。联合出品话剧《苏东坡》全国巡演及驻场演出261场,音乐剧《苏东坡》在苏州湾大剧院连演数场,儿童剧《少年苏东坡》演出32场,让更多人成为东坡文化的传播者。同时,推动东坡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通过诗词朗诵比赛、书法绘画展览、家风故事分享等活动,让东坡精神扎根青少年心中,浸润市民日常生活。如今的眉山,无论是街头巷尾的东坡诗词标语,还是市民口中的东坡故事,都彰显着东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强大生命力。
惠州同样高度重视东坡文化传承,让东坡情怀融入日常。依托丰富的东坡遗址遗迹,通过考古发掘、场馆建设、研学活动等方式,让东坡文化融入城市发展与市民生活。在遗址保护与场馆建设方面,惠州重建苏东坡祠,打造集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研学体验于一体的东坡文化核心阵地,祠内陈列的东坡寓惠文物、诗词手稿,生动再现了苏东坡在惠州的生活与创作历程;同时,加强惠州西湖、白鹤峰、罗浮山等东坡相关景点的保护与开发,完善景点配套设施,打造东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在游览山水的同时,感受东坡文化的魅力。
惠州注重东坡文化的全民普及与传承,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与研学体验。当地组织明德幼儿园等学校的学生走进苏东坡祠,开展“穿越时光的研学之旅”,让孩子们在与东坡“对话”中探寻古人风骨,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举办东坡诗词朗诵会、东坡文化讲座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解读东坡诗词与精神,吸引市民广泛参与;同时,依托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打造“明月坞”等东坡主题艺术驿站,以苏轼“对酒赏月”的诗意为灵感,构筑与自然共呼吸的文化空间,让市民在休闲娱乐中感受东坡诗意情怀。如今的惠州,东坡文化已成为城市的重要文化符号,融入市民的衣食住行,延续着千年雅韵。


关键词:创新
味里藏文脉,烟火续传承
——东坡美食演绎文化新篇
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凉粉……走在惠州街头巷尾,不难发现,有很多市民群众独爱这一份“东坡味道”。肥而不腻的东坡肉入口软糯,豆香浓郁的东坡豆腐清爽入味,滑嫩弹牙的东坡凉粉酸辣开胃,每一道菜都藏着东坡文化印记。烟火小店与特色餐馆里,热气升腾间满是鲜香,既是市民日常解馋的佳肴,也是游客探寻地域风味的首选,传承着千年文脉与市井温情,成为惠州独特的味觉名片。
苏东坡谪居惠州期间,因地制宜创制了诸多岭南特色美食,这些美食不仅承载着东坡的客居情怀,更融入了惠州的地域文化,成为惠州东坡文化创新的重要抓手。惠州以东坡美食为纽带,将美食文化与山水风光、民俗风情相结合,让东坡佳肴成为诉说岭南风情的重要载体。
全国东坡美食交流盛宴是惠州东坡美食创新传承的重要平台。去年5月,全国东坡美食交流盛宴在惠州西湖丽日东坡酒楼举办,东坡曾经旅居过的10个城市的知名大厨齐聚惠州,亮出“看家本领”,推出盐焗鸡、东坡肉、东坡豆腐、糖渍荔枝、东坡酒煮蚝等经典美食,市民和游客尽情享用不同地域的风味,感受东坡美食文化的多元魅力。此类活动不仅促进了各地东坡美食文化的交流融合,更提升了惠州东坡美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惠州注重东坡美食与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将东坡美食与惠州西湖、罗浮山等景点相结合,打造“美食+旅游”消费场景。在惠州西湖周边,多家餐厅推出东坡主题套餐,游客游览西湖后,可在湖边餐厅品尝东坡酒煮蚝、糖渍荔枝等美食,感受“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诗意;在罗浮山景区,当地结合东坡探寻草药的事迹,推出养生东坡羹等美食,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体验养生文化。此外,惠州还挖掘东坡美食背后的民俗故事,将美食制作技艺融入非遗传承,通过非遗集市、美食研学等活动,让东坡美食文化代代相传。
以味传情,东坡美食承载故里记忆。苏东坡在眉山生活期间,留下了诸多经典美食,成为眉山东坡文化创新传承的重要载体。眉山深挖东坡美食文化内涵,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理念相结合,让东坡美食既保留故里风味,又焕发时代活力,实现“食得有文化、味里藏文脉”。
苏东坡在《菜羹赋》《诗论》等作品中记载了泡菜制作的法则。为纪念苏东坡,眉山泡菜被称为“东坡泡菜”。如今东坡泡菜是眉山东坡美食的代表之一,已成为眉山的特色产业与文化符号。眉山有怎样的措施和成效?积极推动东坡泡菜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挖掘泡菜背后的东坡文化故事,通过建设泡菜博物馆、举办泡菜博览会等方式,弘扬东坡泡菜文化;同时,推动泡菜产业转型升级,开发泡菜零食、泡菜调味品等多元化产品,延伸产业链条,让东坡泡菜不仅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更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24年,东坡泡菜综合产值达225亿元。2025年上半年,东坡泡菜综合产值达117.9亿元,全年产值有望再创新高。
除东坡泡菜外,眉山还传承创新了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等经典美食。当地餐饮企业深入研究东坡美食的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创新食材搭配与烹饪方式,推出符合现代人口味的东坡美食;同时,打造东坡美食体验街区、美食主题餐厅,开展东坡美食节、美食品鉴会等活动,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了解东坡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例如,在三苏祠周边的美食街区,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东坡肘子,聆听店家讲述苏东坡创制美食的典故,感受“味里藏文脉”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惠民
生态绘底色,山水润民生
——生态建设书写幸福答卷
惠州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富集,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美称。惠州西湖作为城市生态核心,不仅是东坡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如今的惠州西湖,水域面积广阔,水质优良,周边绿植繁茂,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苏堤春晓、平湖秋月等景点风光旖旎,市民可在此划船、散步、赏荷,感受湖光山色的惬意;同时,西湖周边配套建设了休闲步道、健身广场等设施,满足市民多样化的休闲需求,成为惠州生态惠民的重要阵地。
除惠州西湖外,惠州还打造了多个生态公园与生态廊道,完善城市生态体系。当地依托罗浮山、南昆山等自然景区,建设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生态品牌;推进城市绿道建设,串联起公园、景区、社区,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享受绿色生活;加强海岸线生态治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打造滨海生态休闲带,让市民与游客感受“山海相依”的生态之美。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惠州成为宜居宜游的城市,也吸引了大量企业与人才落户,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惠州有“山海相依”的生态之美,眉山有“山水相融”的宜居之韵。眉山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同样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生态红利惠及全体市民。
位于东坡岛上的眉山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就是一个重要例证。为让绿于民,眉山积极对东坡岛进行控规优化调整,将东坡岛中部425.5亩商业居住开发用地调整为公园绿地,大大减少了东坡岛房地产开发规模。其中,为更好打造东坡岛中央景观通廊,将原位于中央景观通廊已出让的115.4亩居住开发用地收储,用于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扩展用地。调整后,公园面积超过两千亩。
环境就是民生,种下绿色,就是种下民生福祉。去年4月,位于眉山城市新中心的太和公园开园。该公园融合城市-社区-公园的全新概念,分为童语花园、红石滩、爱渡湾、星光湾、寻艺岛、白鹭湾、和煦花田、律动之心、运动公园九大主题板块,涉及钟爱一生、城市艺术中心、爱渡沙滩、云朵乐园、天幕营地及各类运动场所等节点,以现代、活力、时尚为特色主题,与周边商业、住宅、学校、医院等功能板块相呼应,景观层次分明,游览时别有一番趣味。开园至今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游览、打卡,他们清晨、白天、傍晚徜徉在园内,时而驻足、时而静坐、时而跳跃、时而拍照……在休闲出行中享受生态之美。
一步一景,步移景异,步步皆美景。一切的成效源于久久为功。目前,眉山森林覆盖率超过50%,已成功创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1号碑”落户瓦屋山;黑龙滩水库连续三年重现“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眉山蓝”成为常态,瓦屋山与峨眉山同框相逢、四姑娘山闯入摄影爱好者镜头的唯美场景时常再现,900多年前苏东坡笔下“相望六十里”的生态美景得以重现。


关键词:共荣
文旅融新局,产业强双城
——东坡纽带引领协同发展
11月初,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上,显岗水库畔的青灰色屋顶建筑格外醒目:起翘的屋脊划破晨雾,檐下题字“飞来家禽自语”与水库波光相映,不少自驾游客特意停车驻足,感受这份融合宋韵与自然的独特景致。
惠州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全长218公里,以独特的“8”字形串联起南昆山和罗浮山这两座岭南名山胜境,途经博罗县长宁、横河,龙门麻榨、永汉、龙潭、龙华等镇,一路连接9个镇(管委会)54个行政村200多个景点。项目以苏东坡“十六乐事”为灵感,邀请国内知名设计师团队融合岭南元素创作,16个主题驿站分别对应“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等诗句。
同一时间,在眉山,一批批特色文旅项目构建起多元立体的文旅新格局。以创意文化、时尚艺术、潮玩社交为主的苏眉1037文创园潮范儿十足,为青年群体提供了一个集文化、艺术、社交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成为年轻人的新宠。“东坡宴”则带来“以食载道,以景传情”的文旅融合新体验,让人们身临其境,品尝珍馐美馔,感受东坡文化的独特魅力。东坡印象水街,身着汉服的少女提着荷花灯走过拱桥,流光溢彩的亭台楼阁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生动演绎着“大宋不夜城”的繁华盛景……
眉山与惠州依托东坡文化纽带,加强文旅融合协同发展,通过品牌联动、客源互送、线路共建等方式,共塑东坡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眉山以“两城两地”为抓手,打造“东坡故里·天府眉山”品牌矩阵,高标准推进三苏故里文化旅游片区建设,推出三苏家风家教、东坡诗词研学、东坡美食体验等精品线路;惠州则依托东坡祠、惠州西湖等景点,打造东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推出16个“东坡乐事”主题驿站,丰富文旅消费场景。
此外,两地还加强东坡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举办东坡文化节、东坡文化论坛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开展学术交流与文化研讨,推动东坡文化时代化、年轻化、大众化表达;联合开展东坡文化文艺创作,推出东坡主题影视作品、舞台剧、书籍等,提升东坡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东坡文化成为两城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推动了两城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而在工业产业发展方面,眉山与惠州均坚持工业为先、制造为要,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同时依托东坡文化与生态优势,实现产业与文旅、生态的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眉山锚定“1+3”产业(突出新能源新材料主攻方向,聚力打造锂电、晶硅光伏、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大力开展制造强市三年提升行动,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引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眉山“1+3”产业规模达1653.5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由2021年的57.7%提升至2024年的83.5%,其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达1005.9亿元;锂电、晶硅光伏、精细化工等4个集群入选全省首批1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建成全球单体最大电池片生产基地,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惠州则全力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现代产业集群。近年来,推动大亚湾石化区与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联动发展,逐渐形成产业集聚、原料互供、优势互补、设施共享的产业发展格局。引进了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恒力石化、宇新化工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电子信息产业形成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新型储能、核心基础电子五大产业主导领域,培育了TCL、华星光电、胜宏科技、亿纬锂能、德赛、伯恩光学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引领性的龙头企业。
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为两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让东坡纽带联结的不仅是文化,更是两城共同发展的未来。
九百余年东坡文化,万里山海双城共生。眉山与惠州,因东坡而结缘,因传承而深厚,因创新而鲜活,因惠民而温暖,因共荣而兴盛。双城联动,千年文脉就在这样的互动中延续、生长!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