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才不才,本人现在也是上千万次浏览量的自媒体博主了!有啥子需要推广的,大家找我哈!”近日,在名山区新店镇中坝村一院坝里,中坝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智强举着手机,向围拢过来的村民喜气洋洋地宣布。屏幕上,持续播放的短视频画面下方,滚动着网友的热评。
这条逾1500万阅读量、37.6万点赞量的抖音短视频,让这位扎根乡土的“90后”驻村第一书记,一夜之间成了中坝村里最“火”的人。

一条短视频 驻村书记“火”了
陈智强“火”了,始于一条重阳节主题短视频。
“再过50年,就是2075年,你们都在干嘛呢?”打开这条发布于2025年10月28日的短视频作品,4位老人用充满感染力的话语讲述着“放下执念 过好当下”的主题文案,画面中老人们对着镜头非常自然地竖起大拇指,脸上是毫不掩饰的笑容。
这条短视频发布后,老人们真实的笑容和“过好当下”的朴实态度,戳中了很多人对“简单快乐”的向往,引发强烈情感共鸣。该条短视频迅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目前已收获逾1500万阅读量、37.6万点赞量、17.7万转发量,“90后驻村书记陈智强”抖音账号粉丝也从500涨到了5000。
短视频的爆火,让中坝村彻底热闹起来。陈智强的驻村工作点,成了村里热门的“咨询点”。村民张孃孃第一个凑上来,急切地问:“陈书记,我屋头正好有一批土鸡蛋,帮我上链接!”
面对大家的热情,陈智强露出大白牙,笑着安抚:“张孃孃,莫慌!这个事我们统一整。你先到咱们村集体合作社去登记。”
见村民们有些疑惑,他进一步解释道:“我们必须把量凑够了,统一标准、统一打包,才能上链接。不然东家10个、西家20个,物流成本高不说,人家大平台看我们供货都不稳定,以后就不带我们耍了,我们要做就做长久生意!”
一番话说得大家连连点头,明白了“书记直播带货”背后的门道。

在烟火气中寻找流量密码
陈智强“火”了,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自2024年来到中坝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陈智强便开始思考如何让中坝村快速出圈。初到村里,他一头扎进田间地头,摸底村情民意——中坝村有茶叶、土鸡蛋、菜籽油等农特产品,还有山清水秀的乡村风光,但长期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
互联网,为中坝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陈智强敏锐地察觉到,短视频平台正是打破地域限制、展示乡村魅力的绝佳窗口。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新媒体知识,用镜头记录参与乡村振兴的每一步,分享驻村日常,讲述农村故事,助力中坝村“火”起来。
起初,他正儿八经拍摄村里的产业、风景,可视频发布后反响平平,没有流量,更谈不上推广效果。“比颜值,这个赛道我确实不占优势。”一次次尝试无果,陈智强没有气馁,开始琢磨网友喜欢的内容形式。
偶然间,他发现“蹭饭”类短视频接地气、互动性强,深受大众喜爱。“虽然形式是学来的,但只要能为村里带来关注,有何不可?”抱着这样的想法,陈智强拿起手机走进村民家,以 “蹭饭”为由,与村民围坐一桌拉家常。饭桌上,他听村民吐槽难题,向大家讲解最新政策,顺带调解邻里矛盾,把驻村工作融入烟火气中。
“‘蹭饭’不是目的,主要是为了摸清村里的真实情况,拉近和村民的距离。”陈智强坦言,这种看似“不务正业”的方式,让他快速掌握了村情民意,也让村民们逐渐接纳了这位年轻的书记。
“火”出圈后 他有了新打算
直至这条重阳节主题短视频意外走红网络,陈智强终于“火”了。
流量带来关注的同时,质疑声随之而来。有人在评论区留言,说陈智强“一心想火,不务正业”;有人指责他“作秀”“抄袭蹭饭形式”;还有网友调侃他“普通话不标准”。
面对这些声音,陈智强显得格外坦诚:“我承认形式是借鉴的,但我想火的心是真的!我天天琢磨怎么拍视频、做账号,就是希望账号火了,村里的茶叶、土鸡蛋能有销路,能让更多人知道中坝村,愿意来这里耍、买村货!”
在陈智强看来,流量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撬动乡村发展的支点。驻村近一年半的时间里,陈智强早已把中坝村当成了家。他带着村民修通了6.8公里的产业路,建成了150亩栀子花基地和1500亩林下中药材黄柏产业基地,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40万元稳步增长到50万元。
为了抓住这波来之不易的流量,如今,陈智强已开始琢磨新技能——直播带货。前不久,中坝村还尝试在中国邮政邮乐平台开展了一次直播,让更多人了解到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谈及未来,陈智强眼神坚定:“我会继续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本职工作,把现有的产业发展好,再寻找新的增长点,让村集体经济的‘家底’越来越厚实。同时,继续利用好‘乡村网络达人’这个身份,把线上流量持续转化为实体销量,让山货走得更远,让更多游客走进中坝村,为乡村振兴添上更旺的一把火。”
这位一心求“火”的驻村书记,用智慧和担当,让互联网的“火苗”照亮了中坝村的致富路,也书写出了一份新时代驻村书记的乡村振兴答卷。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