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柑橘”一直是达州市达川区一个响当当的农业品牌,眼下,在达川区赵家镇的多个村(社区),漫山遍野的柑橘缀满枝头,每家每户忙着采摘、售卖,产业道上,农户的三轮车、游客的汽车、商家的货车来回穿梭,一幅忙碌的产业丰收图缓缓展开。

“落后村”变产业村
柑橘年产值达6000万元
赵家镇桂花村位于赵家镇西南部,上个世纪,由于该村缺乏产业支撑,村民生活较为贫困,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其实,桂花村历来就有种植柑橘的传统,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最初仅为散户零星种植,总面积不足5亩。2006年,该村首次引进爱媛品种,逐步扩大种植面积。长期以来,桂花村虽然柑橘产量较大,但品质和口感欠佳,村民自产自销的方式也始终未找到一条产业致富的好路子。“以前结的果子个头小,味道不够甜,基本都是村民挑着担子、背着背篓上城里摆摊卖。”桂花村柑橘产业大户罗大金介绍。
2012年,桂花村创办了巴山桂花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引进技术人员免费帮助村民嫁接,传授优质品种培育技术。经过10余年的发展,桂花村的柑橘产业越来越成熟,特别是近年来,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该村产业规模呈几何级增长。
桂花村村民李连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柑橘,起初仅利用自家土地种植了3亩,以椪柑、无核橘为主。2016年,为方便柑橘储存,李连明专门在屋前修建了一个库房。2018年,李连明将附近村民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规模化种植爱媛、砂糖橘等,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30亩。平时他一个人在村上管护柑橘,每年3至5月最忙的时候,李连明便雇佣五六位村民打理果园,向每人每天支付80元工资。最近,李连明大部分时间都在果园忙碌,除了采摘,还用三轮车为客户送货。

和李连明不同,柑橘产业大户罗大金不仅自己种植了50亩柑橘,还是赵家镇最大的柑橘收购商。随着爱媛、脐橙等柑橘大量成熟,这段时间,罗大金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他的业务不仅在桂花村,而且遍及整个赵家镇,甚至延伸至其他乡镇和区县。罗大金年轻时在外务工,2012年回村规模化种植柑橘,后来涉足柑橘经销,到目前,其年总营业额可达100万元,年利润近25万元。罗大金每年还雇佣30余人管护果园。眼下,罗大金每天开着三轮车,穿梭于自家与乡亲的果园,他还联系了浙江的商家前来收购村里的脐橙。

目前,柑橘产业已成为桂花村的核心支柱产业,以爱媛、砂糖橘、血橙3大品种为主的柑橘种植面积达4800余亩,覆盖村域面积90%,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3.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昔日的“叫花村”变身漫山橘海,桂花村先后获得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达州市级四好村等荣誉。
农旅融合发展
“赵家柑橘”年综合产值破亿元
2021年,赵家镇确立“柑橘产业富农强镇”战略,并形成以桂花村为龙头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目前柑橘种植面积达1.6万亩,成为川东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柑橘产业重镇。
从2000年起,赵家镇年均投入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品种改良,先后引进爱媛38号、金秋砂糖橘等3个优良品种,在桂花村建立4800亩柑橘标准化种植中心和品种繁育中心。目前,爱媛、砂糖橘等精品柑橘成为“赵家柑橘”的主导产品,优质果率从2010年的60%跃升至目前的90%,鲜果收购价从每公斤1.5元增至4元,实现产值翻番。
在柑橘销售方面,赵家镇构建起立体销售网络。在达州城区布局了3家直营店,日均销售额约0.5万元;拓展东北三省、重庆等外埠市场,并建立5个批发市场直供点,链接赵家、马家场镇,联合顺丰、中通、圆通3家快递公司,实现了“赵家柑橘”销售一站直达,年外销鲜果1万吨;培育和引进电商人才进行网络销售,2024年电商直播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今年,桂花村党总支书记田小军开通了抖音号“达州桂花村支书”,通过拍摄视频作品、开展抖音直播,宣传推介“赵家柑橘”。田小军还主动链接本地“网红主播”,邀请其到桂花村直播带货,为乡亲们打开线上销售渠道。“我直播不是为了带货,主要是为了宣传柑橘产业,还会为游客发导航、推荐果农等,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田小军说。每年柑橘成熟季节,大量达城市民驱车前往游玩采摘。赵家镇还举办了2届柑橘采摘节、2届“橘王”挑战赛,2024年吸引游客5万人次。
随着产业发展壮大,赵家镇的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近年来建成桂石旅游环线10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400盏,打造“柑橘主题”聚居点1个,惠及群众2650人。
2025年,赵家镇柑橘产业综合产值预计达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3.2万元。从零星分散的农户经营到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赵家柑橘”已成为赵家镇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升级,助力广大农民持续增收。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