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打破“一村一域”壁垒   荣县铁厂镇让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2025-11-27 12:49 荣县融媒体中心

0

分享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然而,不少地方面临着产业空心化、资源闲置、发展难持续等困境。基础设施建了却无人问津,产业起步了却配套乏力,短暂的热闹后重归沉寂……乡村振兴绝非单一环节的突进,而是一场需要系统谋划、环环相扣的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荣县铁厂镇却跳出了这样的怪圈,遵循“产业筑基、集体聚力、配套赋能、研学添彩、富民收尾”的实践逻辑,将沉睡的乡村资源转化为活力资产,走出了一条层层递进、全域协同的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支撑,没有扎实的产业根基,一切都是空中楼阁。铁厂镇深谙此道,立足“陶土之乡”的历史积淀与高含铁量土壤的独特禀赋,摒弃各村“单打独斗”的低效模式。由镇政府牵头,大丰、黑观音等4个资源互补村抱团组建“陶乡里”集体经济公司,将分散的闲置土地、特色产业整合起来,形成规模化发展合力。

在产业布局上,铁厂镇因地制宜,一方面盘活1954年成立的“荣县五四陶厂”等老旧厂房,引进社会资本打造集陶艺研学、工艺陶展销于一体的特色基地;另一方面利用撂荒地发展千亩“醉妃红”樱桃与百亩金丝皇菊种植,让曾经“见缝插针”的低效农田变成了特色鲜明的经济作物基地。这种立足本地资源的产业布局,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为后续发展筑牢了根基。

村集体经济是串联产业与农户的关键纽带,也是完善配套设施的重要主体。“过去我们这几个村,你有陶、我有茶,但各干各的,谁也成不了气候。”大丰村村支书余晓飞的话道出了曾经的困境。而“陶乡里”公司的成立,让资源分散变成了抱团发展。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运营,公司不仅累计实现收入73.2万元,更有能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灌溉等配套。在石笋沟民宿集群建设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完善道路、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让党员带头打造的农家乐能够安心迎客,避免了“有项目、无配套”的发展梗阻,让配套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破解了许多乡村“重建设、轻运营”的难题。

完善的产业与配套,为研学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铁厂镇的研学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建立在成熟产业基础上的自然延伸。陶艺研学依托复兴的老陶厂,让游客亲手体验制陶乐趣,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农事研学围绕千亩樱桃园和百亩金丝皇菊种植基地等,开发果蔬采摘、田间劳作等体验项目;自然研学则以荣威穹隆地质地貌为核心,让石笋、方山等自然奇观成为生动课堂。这些研学项目既丰富了产业业态,又为农产品打开了销路,实现了 “以学促产、以产带学” 的良性循环。如今,每到周末,来自成都、自贡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仅研学年收入就超过10万元,成为乡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所有发展的最终落脚点,都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铁厂镇通过“租金+务工+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深度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在石笋山居打扫卫生的王大姐说:“像我们50多岁,出去打工也没人要,现在屋门口就能做事,一天能挣八十到一百块。”参与民宿经营的农户,靠着绿水青山赚起了旅游钱。截至目前,铁厂镇已带动村集体与群众累计增收200余万元,让富民增收的实效看得见、摸得着。

从闲置资源到活力资产,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铁厂镇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系统推进。只有这样才能让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实现可持续的繁荣发展。(李健学/图文)

编辑:胡倩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