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自贡自流井区:扛锄头 握笔头 这群新农民也有诗和远方

2025-11-27 20:03 自流井区融媒中心

0

分享

初冬清晨。自贡市自流井区,皑皑薄雾萦绕山间,湖光林地平添几分诗意。

544b569f967ea2b2d6ec923bae32ce9.png
自流井魅力乡土

自流井区荣边镇84岁的村民张玉声在村口散步时,总会从兜里摸出个泛黄的小本子,把刚想到的诗句记下来。

不远处的飞龙峡镇,村民罗朝宾正在自家院里调试新做的二胡,琴弦震动间,山风都仿佛有了旋律。

而在舒坪街道,村民陈英的工作台灯光亮着,蛋壳上的人物在她刀笔下渐渐生动——

这些沾着泥土气息扛起锄头的手,不仅能种出庄稼,更能写出诗、弹出曲、雕出画。新时代的自流井农民,正用“富口袋”后的闲暇时光,精心耕耘着“富心灵”的精神家园。新农民也有诗和远方,成为四川万千气象中的“心”表达。

锄头下的诗行

乡村农民建起田园诗社

“今天大家创作交流的主题就是围绕纪念毛主席诞辰和辞旧迎新,交流分享如何更好把家乡的个性写到诗里面。”11月25日上午,荣边田园诗社负责人张玉声开门见山点题。新一期的常规交流例会拉开帷幕。

1田园诗社会员创作交流.jpg
田园诗社会员创作交流

简朴明亮的诗社活动室内,四位平均年龄达76岁的骨干会员各抒己见、畅谈心得。从标题、体例、意境到用韵,虽各有不同,但大家一致认为要把荣边的山山水水、乡土人情、发展新貌融入诗中。“共情才能打动人心。”

是一份怎样的热爱,才能让扛锄头的村民也提起笔头,玩起阳春白雪的诗歌?这还得从村上的乡村风貌改造说起。2015年镇上实施了乡村风貌改造项目,地处县道伍福路沿线的干塘村貌迎来改变。尤其是沿线农房上的新添桃花诗画与连绵延伸的栽植桃花相映成趣,十里桃花长廊名副其实。

美景陶醉了张玉声。农忙外爱看书的他,即兴写了首《十里桃花赞》。“三月树中天,十里桃花艳。耄耋老翁笑,少小尽开颜。”这一写,就一发不可收拾。农闲时常常有新作诞生。他也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诗友联络到一起,于2018年1月成立荣边田园诗社。

2乡村热土是会员们创作的源泉.jpg
乡村热土是会员们创作的源泉

翻看一叠叠会员们工整的手抄诗稿,有“柳绿花红在尖山,十里桃花红烂漫”的田园风光;有“祖德遗风芳流传,刘门子孙孝亲贤”的传统孝道;有“大坪山连狮子湾,蛟龙猛虎在其间”的英烈颂歌。仿古诗、自由诗、现代诗等作品风格也丰富多样。现如今,会员已发展到26名,创作诗歌作品120余首。会员们还将诗歌谱成歌曲,在各类乡村舞台的演出中受到村民喜爱。因其浓厚的诗歌氛围,2018年9月,自贡“一带一路”诗歌之灯点亮世界国际诗歌周在荣边举行,50余名中外著名诗人齐聚一堂,共飨国际诗歌文化交流互鉴的盛宴。

诗友会员们也积极触“网”。建立微信交流群,经常交流作品,主动向各类诗歌文学平台投稿。2023年会员诗作获全国诗歌征集入围好成绩。在会员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关注诗歌、关注文化娱乐。让诗歌走向更加广阔的农村新天地。“以前摆龙门阵离不开庄稼收成,现在村民张口还爱整两句诗歌。”干塘村党总支书记徐和金打趣道。张玉声的书桌上,摆着孙子的作文本,上面有句话被红笔圈出:“爷爷说,土地里能长出庄稼,也能长出诗”。

琴弦上的山歌

归乡村民的二胡情缘

“吱呀——”悠扬的琴声从飞龙峡镇新国村山林间飘出,惊起几只小鸟。循声望去,罗朝宾正坐在自家院坝里,左手按弦,右手拉弓,神情专注。他身后作坊的陈列架上,整齐排列着一把把成品二胡。从琴筒的蟒皮到琴杆的雕花,都是他亲手制作。

3潜心二胡制作的罗朝宾。宋姿熠摄.jpg
潜心二胡制作的罗朝宾 宋姿熠摄

“这把是客户新定做的,音色明亮,上下把位干净,通透,音色要求和材料选择都是非常精品的。”罗朝宾放下二胡,指着不同胡琴介绍,指甲缝里还留着木工胶的痕迹。

与二胡结缘,在罗朝宾看来偶然中带着必然。早年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来到苏州,在一家二胡制作工厂帮父亲打下手。没曾想,二胡制作竟让这位本不识简谱的少年痴迷,并成就了他安身立命的本领。入行四五年光景,年轻的罗朝宾多次被乐器制造企业“挖走”。随后,罗朝宾一家三口办起二胡制作厂,干得小有名气。儿子的成长让木工出身的父亲倍感欣慰。

4每把二胡都是罗朝宾的心爱宝贝。罗祥瑞摄.jpg
每把二胡都是罗朝宾的心爱宝贝 罗祥瑞摄

随着父母年龄增大,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罗朝宾有了回乡发展的念头。2018年,罗朝宾把工作坊开在了飞龙峡镇老家。他坦言,可以陪在父母孩子身边照料,还省去了在外租厂房的费用,收入更高了。“从农村走出去的孩子,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农村”

做二胡是精细活,选材、开料、雕刻、蒙皮......100多道工序都不能马虎。为了找到合适的木料,他跑遍了自贡周边的山林;为了掌握蒙皮技术,他请教了多位老艺人,手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伤疤。第一把二胡做成时,他拉了一夜《流浪的人》,“琴声响起的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苦都值了。”

5与琴友交流演奏.jpg
与琴友交流演奏

如今,罗朝宾一人扛起了二胡制作的重担,并在圈内小有名气。乐器刻有自己独立的LOGO,罗朝宾的二胡通常是通过熟人介绍,通过网店把二胡卖到了全国各地。但他更看重的,是音乐带来的快乐。他组织发动村民学习二胡演奏,积极参加各类演出交流活动。“现在摆弄乐器的村民越来越多,咱村民们也活出了艺术范儿!”罗朝宾满脸笑道。

蛋壳上的乾坤

老外称赞的微雕世界

在厚度仅0.5毫米的鸡蛋壳上,雕出大千世界。这是种怎样的震撼?村民陈英以她的蛋壳乾坤给出答案。

6正在雕刻蛋雕的陈英.jpg
陈英正在雕刻作品

“气要匀,手要稳,刀尖就像绣花针,轻重缓急全在手腕上。”在舒坪街道金鱼村陈英的工作室里,她正屏息凝神,在蛋壳上雕刻《红楼梦》人物。蛋壳薄如蝉翼,刻刀游走间,黛玉的眉眼、宝钗的裙裾渐渐清晰,仿佛要从这小小的“舞台”上走出来。

“这些以前都要扔掉的蛋壳,现在派上了大用场。”陈英放下刻刀,拿起一个完成的蛋雕作品,灯光透过蛋壳,作品栩栩如生。自2014年开始自学蛋雕至今,陈英将这份被誉为“指尖上的舞蹈”技艺,坚持了10余年。加之她右腿落下残疾行动不便,个中艰辛和不易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7薄薄的蛋壳雕刻出惊艳的作品.jpg
薄薄的蛋壳雕刻出惊艳的作品

“第一次尝试是在鸡蛋上雕刻花朵,忐忑和惊喜中硬是足足的耗了大半天时间。”从小喜欢绘画的她,看着一朵娇艳的牡丹花呈现在蛋壳上。成就感油然而生,并萌生了钻研蛋雕技艺的强烈愿望。陈英买来专业刻刀,对着视频学技法,手指被划破是家常便饭,但她用坚韧的毅力坚持了下来。蛋雕技艺不断提高,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涵盖花鸟山水、人物生肖以及四大名著等题材。选材也从鸡蛋、鸭蛋拓展到鸵鸟蛋。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英的蛋雕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还远赴重洋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2018年11月,在捷克举行的“2018中国·时代记忆非遗捷克展”中,陈英的蛋雕作品亮相布拉格,收获了参观者的阵阵惊叹,不少人在展台前驻足流连,欣赏蛋雕艺术的神奇,争相购买她的蛋雕作品。早在2016年,陈英的作品就走向了世界。当年她远赴澳大利亚,向世界展示了蛋雕这一独特的东方技艺,令外国观众印象深刻。

8蛋雕技艺出国开展文化交流.jpg
蛋雕技艺出国开展文化交流

“蛋壳虽小,却能装下大千世界。以前觉得‘诗和远方’离我们很远,现在才明白,只要心里有热爱,就能开出艺术的花。” 陈英不仅自己行走在钟情的蛋雕道路上,还辅导带动村里的妇女学蛋雕,增才艺。她透露,梦想是开一家集展览、雕刻、培训、体验于一体的蛋雕艺术中心,助力社会公益,传承发扬非遗文化,让更多人领略蛋雕的魅力。

记者手记:泥土芬芳中也有精神绽放

从荣边镇的田园诗社,到罗朝宾的二胡曲,再到陈英的蛋雕画,自流井区的农民们用双手证明: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精神世界的花朵同样可以在泥土中绽放。他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追求琴棋书画,追求更富足的精神文化。

在自流井区的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非遗工坊里,“文艺农民”越来越多。文化铸魂润村行动的纵深推进,正在为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注入澎湃新动力。村民们种下的是庄稼,也是梦想;收获的是粮食,也是精神的丰盈。这群新农民用诗、用曲、用刀笔,在新时代的田野上,书写着属于四川农民的诗和远方。正如张玉声在诗中所写:“人寿年丰地芬芳,幸福歌声震天外 。”这,正是新时代中国农民最生动的精神画像。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