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龙泉山,薄雾还未散尽,“姚先生的咖啡店”主理人姚双已经打开了店门。他习惯性地望向对面的群山,然后回头开始打理自己这间可容纳近百人的咖啡店。从2013年的一个念头,到如今拥有小红书21万+笔记、单条视频百万流量的“网红”地标,姚双用七年时间,见证了龙泉山从寂静山野蜕变为成都近郊的文旅新高地。

精准捕捉“拍照”密码
在网络平台火速出圈
作为一名89年出生的达州人,姚双曾是行走四方的资深“背包客”。多年的旅途经历,让他心中埋下了“理想栖息地”的种子。2013年至2018年,他花费五年筹备选址,最终在2018年独自扎进龙泉山,开出第一家民宿。

“最初龙泉山只有两三家民宿。”姚双回忆。他敏锐地捕捉到这里背靠成都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自然禀赋,从“过客”转变为“新村民”。

“我们确实赶上了第一波红利。”姚双坦言。但随着外部环境变化与行业竞争加剧,他果断转型,瞄准年轻人“为环境买单”的消费心理,将目光投向咖啡业态。今年3月,经过两三个月筹备,“姚先生的咖啡店”正式落地。

“用‘拍照好看’作为切入点,形成传播裂变。”姚双将运营思维融入细节:空间布局持续迭代,让客人“每次来都有新发现”;甜品不仅是食物,更是精心设计的拍照道具,激发用户主动分享,形成持续的网络曝光。

“让人记住”是最终目标。这套“地理区位+视觉运营+产品组合”的模式,让“姚先生的咖啡店”迅速出圈,吸引了从成都本地到省外的大量游客,沉淀下可观的高复购客群。
沉浸式体验设计
打造“风”的具象化表达
火爆生意的背后,姚双清醒意识到龙泉山业态的局限——周末经济、看天吃饭,淡旺季落差显著。如何破局?他的答案是:用高品质体验塑造一种如“风的形状”般无形却可感的独特价值。
咖啡店不仅是观景平台,更成为融合五感的山间剧场:开放式布局,将山景大面积引入室内,每个座位都是“观景位”;精心打造的网红拍照区,搭配“风的形状”艺术装置,充满氛围感的同时,让游客把山色“带回家”;不定时推出的季节特调咖啡,以味觉传递山间气息;夜间营业,在晚风与灯光中,把消费场景延伸至夜晚……

这些体验设计,让咖啡店从“打卡地”升级为“停留理由”,有效平抑了季节与时段客流波动。
带动业态共荣
重塑龙泉山文旅基因
姚双的成功像一块磁石,不仅吸引客流,更带动资本和人才涌入。“我们想做更好的店,提升整座山的品质。”他乐于分享经验,推动区域业态共同成长。

如今,龙泉山已从零星民宿发展为几十家特色商户组成的文旅集群。姚双的脚步也未停歇,第二家咖啡店已在规划中。他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蓝图和实施方案,旨在打造一个更高端、能平衡全年客流的新模型。

从孤独创业者到带动村民就业的“新村民”;从山野过客到与龙泉山共同呼吸的共建者……姚双的故事,是新一代城市青年回归乡野、用商业思维激活乡村的生动缩影。

暮色四合,山风拂过店檐,客人的笑语与咖啡香交织。姚双知道,他在这里塑造的,不只是一间咖啡店,更是一种如风般自由、与山同频的生活理想。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