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立春,进来把火烧起!”
“快来吃饭了!”
炊烟从农家灶台升起,一句句朴实呼唤,将无数人拉回记忆中的温暖厨房。
在“蜀中桃子姐”的视频里,没有精致布景,只有三餐四季、柴米油盐中升腾的真实人间烟火。这些看似寻常的片段,正悄悄改变着人们对乡村的想象。
11月27日,在成都东部新区举行的“星乡村·星农人‘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网络名人公益行”上,“桃子姐”龚向桃分享了她的故事。她说,很庆幸生活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农村人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而是成为积极的创造者。

从灶台到镜头
一个农村女性的蜕变
“刚开始时,我和很多农村姐妹一样,没有背景,也没有高学历。”龚向桃的成长路上写满了奔波——早年外出打工,洗过碗、做过保姆、当过服装厂工人。后来回乡成家,继续在餐馆打工。生活的磨砺,教会了她承担与成长。
最初拍短视频,只是想记录平凡的乡村日常。她也曾不自信:“我个子小,长得也不出众,怎么面对镜头?”第一次拍做菜视频,她紧张得把白糖当成盐撒进锅里。
正是这些“不完美”,却意外地触动了屏幕另一端的无数心灵。渐渐地,她发现,网友爱看的不仅是美食,更是那份真实而熟悉的生活气息。
这份共鸣,让她坚定了方向。于是,她的视频里不仅有烧火、做饭、喂猪的日常,丈夫包立春也自然地走进了镜头,也让内容多了夫妻拌嘴的趣味与温情。一句“快来吃饭了”,不只是呼唤家人,更唤起了千万人关于“家”的共同记忆。

从网红到实业
把“家的味道”装进包裹
流量如潮水般涌来,品牌合作接踵而至。面对诱惑,这个曾经在灶台前犹豫的女子,却异常清醒。
“很多品牌方来找过合作,想要我们帮忙带货。但我们最终选择打造自主品牌,以便从源头把控食品质量。”龚向桃的语气温柔而坚定,“我们要做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每一款产品都要以家人能吃的标准来生产。”
为了这份承诺,团队自建仓储物流,严把质量关,从四川本地的大头菜,到贵州遵义的辣椒、新疆乌苏的番茄,他们在全国布局原料基地。
与此同时,公益的脚步从未停歇——累计捐款超270万元,在贵州大坪村捐建的便民桥和路灯,照亮了村民的归家路。
她说,“有多大能力,就承担多大责任。”
从个人到群体
做一束照亮乡村的光
截至目前,“蜀中桃子姐”品牌旗下的大头菜单品,已带动近5000户农户参与种植,总面积超过2万亩。
“这既保证了原料质量,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他们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龚向桃说。
她还通过视频,不断宣传家乡的美食、美景与文化,让更多人看见乡村的崭新面貌。
如今,炊烟依旧在农家小院升起,只是这缕烟火,如今已飘出了小村庄,飘进了更多人的心里。龚向桃依然系着围裙,站在灶台前,用最朴素的方式,讲述着这个时代最动人的乡村振兴故事。
“电商的发展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大门,让大家能看到、能品尝我们家乡的味道。”展望未来,她表示将继续借助新时代的力量,推广家乡的好山好水好食材。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