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三畏堂,当年自流井地区的人谁都知道,它是盐都发迹较早的大盐商,居“四大家族”之首。而发家人王朗云发迹的诀窍之一,就是善于利用祖业之大片土地及废井,招引外资开凿盐井。请道光年间,自流井井火旺盛,黄卤不足,黑卤居奇。王朗云急于在高山井附近凿深井找黑卤,但又碍于资金不足。这时,陕西商人带有雄厚的资金前来自流井涉足盐业。王朗云立即以地主的身份把扇子坝的一片土地出让给陕商凿井。
陕西盐商来井考察时,废井的卤水本来是浓度不够的,但为了吸引陕商,王朗云就叫人把吸筒中的卤水多加些盐,以增加浓度,又放到井中。客商来了,再提起来测试,蒙混过关签了约。可是,王朗云万万没有想到,陕西盐商买去的废井,稍加打凿,竟然在井下发现了盐岩层,用白水从井口冲下去,再抽起来的盐水浓度大大提高,陕西盐商因祸得福,发了大财。后来大安的洞口井专门用来加注白水,附近的几口井就可以提起浓度高的盐水来。为了提供白水,还在高洞搞“白水冒龙”(抽水站),把水枧到大安的长堰塘储水,以供洞口井所需。
王家与陕西盐商所签之约叫“出山约”,“出山约”规定:出佃之一方为主人,呈佃之一方为客人。客人推煎届满年限后,及将新建厂房设备,全部无条件交还主人。这叫“客来起高楼,客走主人收”。一般陕西客商签约后,一进井场都要把大门围墙,柜房厂房先修好,然后再生产。就像我们现在看到大公井那样的规模,像模像样的。但是,经二三十年后,全都得收归主人。
现在,九十一岁高龄的王老先生,当年就在王家的王扶九手下当学徒。那时他才十五岁,也参加了王家井灶的回收工作。“出山约”年限到了,回收时一般都搞突然袭击。由掌柜带上两三个人到生产中的井场,把火炮一放,就叫大家不要动。厂房的所有设备,柜房的家具摆设都不能动。并且柜房的“丘二”(职员)需打起被盖卷马上走人。有的“丘二”便因此而倒了甄子(失业)。据王老先生说,看到一些“丘二”眼泪汪汪的,确实有点惨。当然,井口管事,灶房的“灶头”等技术人员还是要留下的。总之,有用的设备和人员都得留下。
陕西盐商也曾因办盐业而赚了大钱。所以后来修了西秦会馆,紧挨着西秦会馆还修了陕西庙。西秦会馆其规模宏大,结构精美举世瞩目,现保存完好成为而今的盐业历史博物馆。但据说,西秦会馆在修基脚时,一些人故意刁难,不卖石材给陕西人。结果,他们是从很远的地方运煤矸石来修建的。
“客来起高楼,客走主人收”是王三畏堂发家的一大法宝,也是自流井盐业发展历史中的一页。
邱昌新/文
编辑:罗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