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播+岁至端午,又念屈原。 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以节载道,以文化人。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经典诗篇,其宝贵的精神品质更被世人广为传颂。 2014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带大家重温了屈原《九歌·国殇》中的传世名句——“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诗中,将士们英勇刚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
2024-06-10 20:42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
2024-06-10 20:41
新华网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文化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粽叶飘香传万里,端午佳节又来临,跟着总书记一起学习文化传承之道。
2024-06-10 16:01
人民网“习主席给我复信,我感到非常惊喜。”美国肯恩大学校长拉蒙·雷波列特对新华社记者说,“习主席诚挚的话语,给人以力量。” 近日,习近平主席复信雷波列特,鼓励中美两国高校加强交流合作,为促进中美友好贡献力量。在复信中,习近平主席回忆起2006年见证中美合作创办温州肯恩大学签约仪式的经历,还特意请雷波列特转达对前任校长法拉希博士的问候。 习近平主席对这所学校的关怀,对中美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视,对老朋友的珍视
2024-06-10 11:39
新华网又到端午,一叶叶龙舟劈波斩浪。 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儿女托物言志的重要载体。 从“党和人民的关系就好比舟和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清醒,到“‘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的坚决,再到“我们的事业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常常以“舟”为喻,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奋楫争先。 许多人清晰记得这一幕—— 2017年秋天,浙江嘉兴南湖。总书记伫立岸边,
2024-06-10 11:38
央视网“一亩地纯收入能有多少?” 今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关切地问。 听说种粮大户戴宏去年种田纯收入55万多元,政府还补贴了7万多元。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种粮户不能吃亏,有钱赚,才有种粮积极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党中央会继续鼓励支持我们广大农村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继续完善这方面的政策,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让广
2024-06-10 11:37
人民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引领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在浙江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拉开大幕。湖面上,19支龙舟队,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声,劈波斩浪。古城内,香囊展、舞龙、手马灯等非遗展示也精彩
2024-06-10 08:59
央视新闻客户端端午节,赛龙舟。从村口溪流到大江大河,处处是锣鼓喧天、纵桨飞舟的节日盛景。 作为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赛龙舟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蕴含着勇往直前、同舟共济等精神品质,并在时代发展中焕发新的光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让我们深刻感悟总书记的殷切
2024-06-10 08:58
南方网又是一年端午,千家万户粽子飘香,大江大河龙舟竞渡。 端午节源自上古时代的原始信仰和祭祀文化,历经两千多年的流传沿袭,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符号,也是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
2024-06-10 08:24
央视网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历经千年传承至今。 在棹影斡波、鼓声劈浪中举行龙舟赛,品尝软糯可口的香粽,门上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生动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屈原的名句寄情言志、阐述思想,就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重要论述。一起学习↓
2024-06-09 20:35
央视新闻客户端千年中国看西安。西安,古称长安。赫赫宗周、巍巍秦汉、泱泱盛唐……悠远厚重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西安城墙,仿佛一位坚毅威武的卫士,千百年来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城市。 2015年2月15日夜里,习近平总书记登上西安城墙,听取了西安城墙保护工作情况介绍,观看了城墙保护状况。总书记抚摸着西安古城墙说:“城墙如此坚固、巍峨,很有古都气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
2024-06-09 16:25
新华社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在赴各地调研时考察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并就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出重要指示,叮嘱要把“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好好传下去。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一起来学习!
2024-06-09 16:25
央广网客户端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强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端午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在浓浓的民俗味里,感悟习近平的传统文化情结。
2024-06-09 16:20
中国新闻网“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的思考深邃而高远。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在世界海洋日来临之际,让我们重温总书记经略海洋的重要论述。 【“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今年5月,在山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来到日照港,了解当地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等情况。随后来到日照市阳光海岸绿道,实地察看修复治理后的海岸线生态环境。 从一座深水良港到一条
2024-06-09 12:15
新华社2024-06-09 12:14
人民日报客户端“不要把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搞丢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念之系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考察文化遗产,探寻文明根脉,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我们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一起感悟中华文化魅力。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2024-06-09 09:14
央视新闻客户端△ 6月6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视频祝贺协定签署。6月6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通过视频祝贺协定签署。他表示,中吉乌铁路是中国同中亚互联互通的战略性项目。 为什么要建设中吉乌铁路?为何称其为战略性项目?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 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是内陆国
2024-06-08 11:46
央视网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我们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4-06-08 11:45
南方网“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我们跟着总书记的话语,领略祖国文化之韵、自然之美。
2024-06-08 11:44
新华社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记者孙奕)6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正式访问的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 习近平指出,中巴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携手前行的好伙伴。去年4月,我同卢拉总统就引领开辟新时代中巴关系新未来达成重要共识。一年多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战略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持续推进,在国际场合密切协作,不仅促进了各自发展,也有力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习近平强调,当前
2024-06-07 20:30
新华网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