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等五个方面,对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提出明
2024-06-03 16:02
人民网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通过发贺信、写回信等方式,表达着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殷切希望,饱含深情、字字暖心、催人奋进。让我们一起“读”信。
2024-06-03 16:01
南方网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习近平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的贺信 值此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向你们致以热烈祝贺!向全院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 3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工程院团结凝聚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大力推动工程科技发展,不断攻克科技难关,建设大国工程,铸造国之重器,为推动我国工程科技创新进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社
2024-06-03 15:59
新华网原标题: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强调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丁薛祥出席院士座谈会并讲话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在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致以热烈祝贺,向全院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3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工程院团结
2024-06-03 15:58
新华网北京燕山脚下,青山之间,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坐落于此。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时指出,建设国家版本馆“初心宗旨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古籍版本是文明精致博大的容器,是文化的载体。在明抄本《使琉球录》展品前,中国国家版本馆古籍部副主任、研究馆员赵银芳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总书记
2024-06-03 12:57
央广网客户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文化传承发展,在地方考察期间多次调研古城老街、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地标,对历史
2024-06-03 12:55
新华社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明确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围绕这一使命,他一以贯之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一起学习相关重要论述,增强文化自觉,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2024-06-03 08:20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鲜明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
2024-06-03 08:19
央视网
2024-06-03 08:18
央视新闻客户端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4-06-02 20:07
新华社中新网6月1日电 “看到来信,我回想起20年前为你们学校培土奠基的情景。” 202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回了一封信。 之江小学前身是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的一所山区小学,山高路陡,校舍老旧。20年前,学校在浙江省对口帮扶下实施迁建,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当年5月为学校培土奠基。此后,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少年儿童的学习成长环境,是习近
2024-06-02 20:05
中国新闻网“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谈及文化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总是饱含深情。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年了,重温历年来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
2024-06-02 20:03
人民日报客户端“看到来信,我回想起20年前为你们学校培土奠基的情景。得知这些年来学校越办越好,同学们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健康快乐成长,我很欣慰。”5月30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祝他们和全国的少年儿童节日快乐。 总书记这封回信背后,饱含着跨越山海、双向奔赴的感人情谊。 最好的“礼物” “收到习爷爷的回信,太开心了!”“习爷
2024-06-02 15:52
新华社◇2021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对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取消GDP考核,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一系列改革举措先行先试,构建起保护绿水青
2024-06-02 15:49
《瞭望》以文铸魂,中华历史文脉如何赓续?以文弘业,文化传承怎样创新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去年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 一年间,习近平访古城、探文脉、看非遗,不断探寻“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引领中国走好文化传承之路。 守根脉 走好
2024-06-02 15:45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总书记的讲话,一起学习↓↓↓
2024-06-02 15:44
央视新闻客户端5月30日,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儿童节礼物——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这封回信背后是一段在20年前结下的温暖情缘。 之江小学前身是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的一所山区小学,山高路陡,校舍老旧。 2004年,学校在浙江省对口帮扶下实施迁建,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年5月为学校培土奠基。2005年9月学校正式投入使用,为感谢浙江的援建,学校也被命名为“之江小学”。 20年来,在总
2024-06-02 11:39
中国蓝新闻天天学习 河南安阳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从这里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了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前推进了约1000年。 2022年10月28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这里考察调研。 走进殷墟博物馆,总书记仔细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感慨道,“殷墟我向往已久”。随后,他道出此行深意:“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
2024-06-02 11:37
央视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习近平2023年6月
2024-06-02 11:35
大象新闻5月29日至5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仪式,欢迎来华访问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巴林国王哈马德、埃及总统塞西、突尼斯总统赛义德、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于5月28日至6月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监制丨申勇 策划丨史伟 王鹏飞 记者丨彭汉明 许永松 姚瑶 卢心雨 摄像丨总台时政摄像团队 录音丨孙洋 制作丨何
2024-06-02 08:21
央视新闻客户端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